8月16日至8月27日,我院教师李美婷和黄飞赴菲律宾大学参加了菲大举办的首届面向中国学者的菲律宾研究研讨班, 并在研讨班结束后在菲律宾进行了相关调研。
本次研讨班有来自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广西大学,广西民大,上海社科院等院校的十余名中国学者。此项目受到菲大方面的高度重视,由菲大在相关领域的优秀学者进行授课和组织研讨,课程都经过精心的准备和设计。菲大校长和副校长也都在百忙之中抽空与中国学者见面座谈。
1.研讨与交流
本次研讨班的内容涵盖菲律宾的历史文化,菲律宾华人,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发展以及菲美关系,中菲关系等专题。内容安排得当,既有一定理论深度,有与现实密切相关。中国学者在研讨中与菲大的学者密切互动,都觉得收获颇丰。菲大的学者在我们这些外国人面前,对菲律宾的各种社会问题都毫不讳言,有的甚至持激烈的批评态度。这一点也是学术自由思想开放的体现吧,令中国学者印象深刻。当然,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爱国之心,菲律宾的独特的历史造就了对多元文化的包容,这一点也是令他们骄傲的。一位与我们座谈的华裔菲律宾学者具有菲美双国籍,现在美国任教,尽管他的背景似乎很复杂,但他说他是“Filipino in Heart”。
研讨课之外,菲大组织中国学者参观了国家博物馆,王城,华人博物馆和众议院,通过实地参访来更真切地了解菲律宾的历史文化与政治。在众议院,中国学者与众议员交流,并观摩了第十六届国会的第三次日常会议。众议员的背景和开会的方式都生动地体现了很多菲式民主政治的特点。菲式民主尽管模仿美式民主,在很多方面都有所变异,在菲律宾社会的效果也有很多令人诟病之处。
在最后一天的圆桌会议上,中菲学者之间展开了更为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会议也有菲律宾外交部的人员列席。菲大的Chito 和Tina Clemente 代表菲方学者主题发言,分别对中菲的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做了评估。上海的李开盛和我校的黄飞代表中方学者进行主题发言,李开盛谈了中菲存在之间各种错误的认识。黄飞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对菲式民主和菲律宾的经济发展的BPO模式进行了评价,并对中菲之间如何进行有意义的交流和合作提出了一些建议。中菲两国学者随后就这些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由Bavaria 教授最后做总结。
菲方在最后一天安排晚宴,上好佳董事长,菲律宾总统的中国特使施恭旗先生及多位菲律宾外交界和工商界人士和中国学者聚会一堂,气氛轻松融洽。作为一个小插曲,当天碰巧是研讨班的组织者Bavaria教授的生日,中方经过秘密渠道提前获悉,为她献上了一份小礼物,也为晚宴增添了一缕温馨。
2. 实地调研
研讨班结束之后,我校老师继续在菲律宾进行了短期调研。
李美婷在马尼拉有机会探访了四五个NGO,其规模、功能及涵盖领域都不同,包括菲律宾国家人权委员会(CHR)、移民拥护中心(CMA)、妇女法律部(WLB)、CHR下属的AESID项目等。访谈过程中了解到,菲律宾的NGO总数已经有约30000个,分布于各个市、区、村等。数量庞大、规模以小型为主。虽然有管理上的问题,但大致来说,同领域的组织之间联系非常紧密,在有共同关注的大事件上经常协调一致活动,以扩大活动影响力。
黄飞则远赴达沃,对菲律宾的地方政治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考察。达沃的市长迪泰特是菲律宾政坛上声望很高的人物,目前也在竞选下一届菲律宾总统。在他的治理下,达沃的治安水平是菲律宾最好的,但是他以暴治暴的手段却很有争议性。黄飞在达沃亲身体验了迪泰特的选举造势大会,并进行了多次访谈。发现在达沃,迪泰特的支持率比较高,很多普通市民称对他很喜欢。但是也有年轻人认为,他的一些治安手段过于严厉,让年轻人无法享受一些夜生活乐趣。也有旅居在达沃的西方人认为,他实际实行的打击异己的高压手段。在调研期间,发现菲律宾支柱产业之一的海岛旅游业在达沃也有特色,达沃周边的海岛还没有过度开发,保留着原始生态。达沃地方政府也有意识不让达沃成为下一个长滩,努力平衡开发与保持生态。
3. 随感与想法
菲律宾和中国虽然是近邻,但是相互了解还十分有限。通过这次的交流,我们都体会到人对人,民众对民众的交流在国际关系里的重要性。尽管中菲之间存在问题,但是在人与人交往的层面,我们在菲律宾更多的体会到的是老百姓的善意而不是敌意。菲律宾的经济发展虽然还落后,但是在服务业领域的服务态度和职业精神还是中国所不及的,菲律宾学者的学术自由和独立性也令人印象深刻,如果他们不是坦诚的而是遮遮掩掩的,那我们在研讨班上的收获也会大打折扣。此行也上让我们发现了菲律宾社会各种有意思的和值得研究的问题,这些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际意义,也许可以作为中国发展或正面或反面的教材。
中菲之间交流和理解需要我们去推动和深化。现在中国大学里几乎还没有学术性的菲律宾研究课程,李美婷有想法在我院开设一门菲律宾研究的课程。菲方也提出建议由中国大学开办一个面对菲律宾学者的中国研究研讨班,这一建议也非常值得我们去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