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姐简介:
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南洋研究院2020届硕士毕业生,已被录取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
硕士期间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篇;获2020年校优秀毕业生、2019年学院学术之星、2018年校优秀三好学生称号;获国家奖学金、中国建设银行奖学金。曾任学院研究生会学术部副部长,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历史文化保育协会秘书长。
与学姐初识是在一次学院经验分享会上,谦逊且温文尔雅是我对学姐的第一印象。会毕,当我向学姐咨询其择业计划时,学姐轻声告诉我打算报考中国人民大学,这让我不由肃然起敬。
学术是本篇采访的主要部分,其中,学姐学术启蒙之路,给予我们诸多启发。
跨专业学习是个学生常见的选择与现象。本次的主人公康君如学姐亦是一名跨专业硕士生,关于如何来到本院,更是历经繁复。
对此,学姐说道:
“或可说阴差阳错,或可说命中注定”
“2016至2017年是重大转折之时,本科学习已经接近尾声,政治学背景的我想延续本科学位论文偏向历史学的研究路径,于是便毅然地选择了历史学专业。期间,本科导师郭台辉老师给予了我很多关心、肯定与指导,是我学术道路上的领路人。院系主任龙向阳老师及时为我排忧解难、促膝长谈。几经周折,我最后决定选择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并对华侨华人史研究产生兴趣。”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的生活对于跨专业、跨领域的我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这里,沈惠芬老师是我的硕士导师。作为一名认真负责的学者,她严谨的治学态度、严格的学术要求以及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让我得到历史学方面较好的学术训练,理解治学不易的同时,更加懂得尊重学术与遵守学术规范。学院的其他老师,包括聂德宁老师、施雪琴老师、范宏伟老师、沈燕清老师、王付兵老师、刘勇老师、冯立军老师、刘计峰老师等都使我受益良多。在他们的课程或论文指导中,我对学院的学术传统与关怀有了更加直接和深刻的体会——面向华侨,面向东南亚,面向海洋。”
此外,学姐就跨专业、读博升学问题,谈了些个人想法和建议。
问题一:
跨专业过程中所遇到哪些问题与故事?
尽管跨学科的呼声较高并日渐成为趋势,但实际上对于跨学科的学生而言,日常心虚和日常被质疑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你必须找到一个历史学的入门方法,不停地去补足一些史学史与史学方法论的知识。《史学理论与论文写作》是一门最直接训练历史学功底的必修课程。授课老师是厦大历史系宋史研究学者刁培俊老师,他对我们的专业训练主要是采用缩写历史学类顶刊论文和撰写书评两种方法,同时,要求学生阅读史学方法论的经典读物和中国史学名家随笔并作详实的读书笔记。对于一个没有受过基础史学训练的学生而言,这些入门阅读与规范写作训练可以说是十分有益的。
问题二:
为什么学姐想要读博?
一是学术事业本身的魅力。马克思·韦伯在《学术作为一种志业》中,有这样一句话特别打动我,大意是,没有这种圈外人嗤之以鼻的奇特的陶醉感和热情,以及没有这种“你来之前数千年悠悠岁月已逝,你来之后数千年岁月在静默中等待”的壮志,你将永远没有从事学术工作的召唤。尽管我在本科完全没有想过走上学术道路,但硕士阶段的学习让我觉得把学术作为一种志业或许是一种不错的人生选择,且沉浸读书及思考产出的过程让我觉得很愉悦。
二是现实因素的考虑。在人生职业规划中,我认为博士毕业后成为一名研究人员或高校教师是个不错的职业选择。
三是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女孩,我坚定地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想过上我所追求的生活。同时,读博期间想必会面临诸多来自周遭的社会舆论压力,因此我做好了相应的思想准备,也获得了来自家庭的支持。我认为我可以在这条路上坚持走下去。
问题三:
对于有志于读博的同学有什么建议?
首先,热爱。问一下自己的内心,是否真正地热爱学术这个事业,热爱知识再思考、再创造的过程。只有这样,漫长的学术道路才会苦中有甜,自得其乐。
其次,坚持。坚持读书,坚持运动,坚持写字。学会自律。
最后,多向师长请教,多与志同道合的友人交流与学习。在有作品的情况下,适当参与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