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3日上午九点,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乐屯分校历史系孙来臣教授在南安楼301(3)应邀举行题为“越南火枪与明清战争(1550-1683年)”的讲座,讲座由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范宏伟教授主持。
孙来臣教授首先介绍了自己正在进行的研究,他从全球史、比较史学、大地区史以及新军事史的角度研究1550至1683年间亚欧大陆东部的战争,试图根据军队数量、战争规模、持续时间、伤亡人数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军事技术革新的频率等方面来界定欧亚大陆东部的“战争世纪”。研究中将利用大量多语种史料与新军事史的视野详细考察“战争世纪”对亚洲社会的深刻影响,提出对亚洲历史的崭新理解。通过这一研究,将重新审视近世时期(1450-1800)亚洲军事技术的地位,从而参与全球史研究中有关“大分流”的争鸣。而讲座的主题“越南火枪与明清战争(1550-1683年)”也是这一研究的重要部分。
越南火枪是如何如何进入中国的?孙来臣教授认为主要途径有三。1550-1672年是越南的“战国时代”,可谓刀光剑影,战争连年不断,越南以及附近的云南、广西地区人民的生活呈军事化,在《徐霞客游记》中就记载了云南府的战火:“日事攻战,铠械犀利,兵寡而劲,诸夷咸惮之。”频繁的征战需要大量武器,并不断革新。越南对火器推崇备至,购买大量大炮、枪支,使用娴熟程度超过欧洲人,体现出越南军事技术的发展。交战双方各有输赢,因而当中国一方获胜时,就有极大可能缴获越南的火器。交枪也是边境贸易的一部分,商贾集中于越南、云南、广西边界地区,如在归顺州“商贾凑集如中州焉”。时任广西督学的陆祚蕃所著《粤西偶记》明确记载“安南近凭祥州地,亦有水银,取法亦同。每江西奸商雇人挑货至界上贸易……”政府雇佣边民守卫边疆,同时考虑到大部分边民以狩猎为生,遂允许边民持有枪支,这也对越南交枪在中国传播影响甚广。
交枪从云南、广西地区流传至福建等地,明朝官员董应举自好友云南临安知府林裕阳处得交趾铳,又将交趾铳两把呈送福建巡抚熊文灿即为一例。1664年安南黎维禧向清廷朝贡时也将“交钲”“交绢”“交铳”“交枪”“交剑”“交布”带入中国。
随着交枪的广泛传播,其应用范围拓展,使用数量也大大增加。明清两代,越南火器对明清战争的影响较大,1625年的沾溢之战,六七千云南士兵因拥有大量火器以寡敌众,战胜十倍之多的贵州彝族士兵,类似战例颇多。交枪杀伤力巨大,“一透二贼,中必叠双”“每铳打死二三人者五六人者”。从清军武器配置来看,越南火枪似乎已经成为标配。
至于交枪长什么样子,则仍需要深入研究,目前只在文字、图画记载中得以窥见,遗存尚待发现。
孙来臣教授从火枪的角度来看中越的互动,角度新颖,极具启发意义。最后,对于中越研究,孙来臣教授认为应把越南军事史放在全球军事史的背景下进行考察,构建近世亚洲军事史;克服中国中心主义,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看中国,发掘越南对中国的影响,注重研究中越关系的“潜流”,撰写完整、客观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