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365官网登录中文
学子快讯
您所在位置: bat365官网登录入口 >> 党建思政 >> 学子天地 >> 学子快讯 >> 正文
第十二期国关系列读书会暨第九场南洋真人馆沙龙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22日 点击数:

题名:菲律宾国父黎刹研究漫谈


主讲人:施雪琴教授

历史学博士,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南洋研究院副院长、马来西亚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2002年11月-2003年8月,获福特亚洲研究基金资助,任菲律宾大学访问学者。2004年至2006年,先后在泰国国家发展研究院、荷兰莱顿大学历史系、印尼加查玛达大学历史系、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任访问学者。2005年至今,多次参加在菲律宾、马来西亚、韩国、日本、印尼、泰国以及香港等地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出版专著《菲律宾天主教研究:天主教在菲律宾的殖民扩张与文化调试(1565-1898)》、《菲律宾华侨华人史话》(2019年即将出版)、编著《东亚区域整合:人口迁移与影响》、合著《南洋明珠 侨教典范——雅加达中华中学校史(1939-1966)》,在国内外报刊发表论文40余篇。

主讲人的话:

始终保持好奇心,始终拥有探索的勇气,准备一双合脚的鞋,轻装前行,将阅读与思考从课堂延伸到田野。


推荐书目:


1. Austin Craig. Lineage, life and labors of José Rizal, Philippine patriot. Manila: Tulay Foundation, 2011.

“方见天际破晓,我即与世长辞,朦胧夜色已尽,光明白日将至……”(梁启超译)1896年,35岁的黎刹在临刑之际留下一首诀别诗,告别祖国,告别他的革命事业。被尊为“菲律宾国父”的何塞·黎刹(José Rizal),1861年生于内湖省卡兰巴镇,1885年赴欧洲留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在欧洲,他相继创作出版长篇小说《社会毒瘤》(Noil Me Tangere)和《起义者》(El Filibusterismo)。这两部作品,旨在揭露西班牙殖民者对菲律宾民众的残酷统治,被后世学者认为是唤醒菲律宾民族主义意识的重要著作。1892年,黎刹回国领导民族独立运动,遭到西班牙殖民政府的镇压。四年后,他被以“非法结社和文字煽动叛乱”的罪名处死。

本书是美国历史学家奥斯汀·克雷格(Austin Craig)为黎刹撰写的人物传记,初版发行于1913年。克雷格1904年到马尼拉任教,并因对黎刹研究做出的贡献而于1912-1922年在菲律宾大学获任教授职务。

除了菲律宾民族主义革命先驱的身份,对中国读者而言,黎刹或许还有另外一层意义。在梳理家族史时,克雷格发现黎刹的高祖父柯仪南(Domingo Lam-Co)来自今天的福建省晋江市罗山镇上郭村。1999年,中菲两国官方专为黎刹祖籍地考证工作出具确认证明。由此,黎刹还成为联系中菲两国文化往来的“纽带”。


Contents

American’s Forerunner

Rizal’s Chinese Ancestry

Liberalizing Hereditary

    Influences    

Rizal’s Early Childhood

Jagor’s Prophecy

The Period of Preparation

The Period of Propaganda

Despujol’s Duplicity

The Deportation to Dapitan

“Consummatum Est”

The After-Life in Memory

The Tagalog Story of the Monkey and the Tortoise Illustrated by José Rizal

Index



2. Ambeth R. Ocampo. Rizal without the overcoat. Anvil Publishing, Inc, 2008.



Highly recommended for the Rizal Course

“Though writing about history, Ocampo writes on Rizal as if he happened yesterday. In the clean, cool style of a good journalist… Ocampo is one historian who has never been known to impose dogmas and definitive treatises. Reading Ocampo’s history is like sitting down with a friend who shares what he has learned. But what he does best is to share the certainty of his doubts. Whick probably makes him less of a historian. But then history is too serious to be left to historians.”

From a Rizal Day Editorial, Philippine Daily Inquirer



3.《菲律宾生活中的华人:1850-1898》,魏安国著、吴文焕译,菲律宾:世界日报社,1989年。



19世纪中叶,菲律宾社会内部日益显露诸多扰动历史走向的影响因子:西班牙殖民政府统治陷入危机、菲本土民族主义风潮渐起、中国移民人数增长以及华人经济势力扩大……加拿大学者魏安国(Edgar Wickberg)从华人群体的视角着手,采用菲律宾国家档案馆的西班牙文资料勾勒这一时期的历史。他认为:华人经济活动的扩张,造成菲律宾本土居民产生“反华”的不利反应,华人群体选择的应对策略是抱团成社,或向清政府寻求援助。这一做法反过来强化了本土居民对华人无法融入当地社会的认知,更为激化双方矛盾。与此同时,清政府有意增强菲律宾华人与中国的联系,也加剧了生活在菲律宾的华人与本土居民之间的裂痕。

1955年中国政府正式宣布不承认双重国籍后,东南亚的中国移民也面临着相似的身份抉择与认同问题。20世纪50-70年代,于长城、于长庚、施振民等陆续在菲律宾华社中宣扬“华人应当融入菲律宾主流社会”的理念。本书的作者魏安国同菲律宾华人学者施振民是好友。与此同时,魏安国在本书中文版的前言部分展示出对“融合观念”的支持。

《菲律宾生活中的华人》(The Chinese in Philippine Life, 1850-1898)一书的英文版于1965年出版,现已绝版。如今可见的是由菲律宾华人学者吴文焕翻译的中文版本,该版本原从1982年2月3日开始在菲律宾华文报纸《世界日报》的《华人天地》栏目中,以《菲律宾华人近代史》为题陆续刊登。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历史模式

第一章 一八五〇年以前的菲律宾华人

第二篇 经济扩张

第二章 华人经济的成长

第三章 对外贸易

第四章 其他种类的经济活动

第三篇 社会契约

第五章 文化和社会状况

第六章 华人的境况

第七章 华人社会的性质

第四篇 中国:另一个因素

第八章 菲律宾华人指望中国

第九章 世纪末的菲律宾华人


延伸阅读推荐:


1. 《菲律宾天主教研究:天主教在菲律宾的殖民扩张与文化调试(1565-1898)》,施雪琴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


2. 《华人混血儿与菲律宾民族的形成》,陈守国著,吴文焕译,菲律宾华裔青年联合会,1989年。


3.《菲律宾华人通史》,庄国土、陈华岳等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




拓展资料:


菲华历史博物馆:

菲律宾华裔历史博物馆(Bahay Tsinoy),设立于1999年,经人类学家、华人学者施振民提出构想,由菲律宾华裔青年联合会实际创办。该馆位于菲律宾马尼拉王城区的华裔文化传统中心内,主要展区及展室有“早期接触”、“华人社会的形成”、“十九世纪生活图”、“抗日战士”、“有华裔血统的社会名人”和“华裔菲人与国家建设”等,勾勒出菲律宾华人鲜活的历史生活图景。


博物馆官方网址:http://www.bahaytsinoy.org


时间:2019年3月24日(周日)  

19:00-21:00


地点:南洋咖啡馆(南安楼)



一期一会

不见不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