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从来,方明所去”。为传承归国华侨爱国精神,铭记先辈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厚植厦门大学学子的家国情怀,2023年3月18日,我院国际关系系学生党支部赴华侨博物院参观学习,重温华人华侨的光辉岁月,传承嘉庚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高质量上好“开学第一课”。
(全体党员在华侨博物院门口合影)
厦门华侨博物院由已故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于1956年9月倡办。它坐落于于福建省厦门市峰巢山西侧,是以华侨历史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唯一的侨办博物馆。展厅主要分为“契约华工”、“移民变迁”、“共御外侮”、“赤子丹心”等几个主题,通过讲述华人华侨移民与奋斗的艰辛历程,讴歌了他们为人类进步事业创下的不可磨灭的功绩,并展示了华侨对祖国的拳拳赤子心和殷殷报国情。
本次主题党日活动中,国际关系系学生党支部邀请了本院2021级中国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黄笑天同学为在场的党员们做相关历史知识的讲解。在黄笑天同学的带领下,支部党员们一同走进了那段鲜为人知又可歌可泣的华人华侨的光辉历史。
(图为黄笑天同学正在为同学们讲解)
党员们了解到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接受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允许西方列强在东南沿海招募华工,通过签订契约的方式出国务工的中国人被称为“契约华工”。由于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国力低下,这些华工也不受到尊重,甚至被起了一系列具有侮辱性的称呼,苦力贸易贯穿着近代契约华工的出国史。这段屈辱的历史时刻警醒着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现场参观)
在“移民变迁”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活动不断深入以及发达国家移民政策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通过留学移民、团聚移民、二次移民等多种方式走出国门。很多留学生在其他国家学成归来,为祖国的科学事业添砖加瓦,比如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就是其中的一员。他们的爱国精神穿越了时代的洪流,至今还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现场参观)
近代以来,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华侨华人也融入其中,成为侨居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忠勇战士。何塞·黎刹就在菲律宾的民族斗争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生都投身于反对西班牙殖民主义的独立战争,终于在1896年英勇就义,被菲律宾的人民尊为“国父”,深刻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儿女面对外敌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华侨华人虽然远离故土,仍然心系桑梓,在祖籍国面对重大变故时,挺身而出,慷慨捐赠,以拳拳赤子心,殷殷报国情,尽心尽力奉献国土。厦门大学校主陈嘉庚先生自1913年起,投巨资创办学校,短短五年就将厦门大学发展为中国专业最多的院校之一,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继往开来,砥砺前行。一张张古老的照片递着赤诚的爱国情,一件件展品承载着浓厚的思乡意。华人华侨们艰苦创业、奋发向上的精神深深地激励了在场的每一位同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当代年轻人时所说:“坚定历史自信、彰显使命担当”。我们只有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才有勇气去开创未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属于年轻人的力量。
参观活动结束后,同学们也纷纷交流学习感想。
2019级国际政治专业本科生陈少媛:在本次主题党日活动中,我们了解了华侨华人在海外辛苦拼搏的历史,以及他们的发展情况。华侨华人既勤奋努力,建设基础设施,创办实业,又心系桑梓,为革命抗战、国家建设做出重要贡献。他们对中华民族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以及浓厚的家国情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2019级国际政治专业本科生童佳娜:能在党支部活动中参观华侨博物院是个很难得的机会,有历史学的研究生学长全程很细致地为大家讲解,让大家对华侨下南洋——落叶生根有更深入的了解。博物院里诸多老证件、旧物品让人置身其中,展示华侨华人历史和业绩,仿佛历史就在眼前。华侨博物院不仅为后人留下了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更在祖国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之间架起一座互相联系的桥梁。
图:贾慧慧
文:张熙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