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8日上午,第卅九期国关系列读书会暨第卅六场南洋真人馆沙龙在厦门大学南安楼301-3会议室举行,本期读书会由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南洋研究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联合举办,主题为“闽南传统侨乡聚落营造智慧之空间防御篇”。建筑系王量量副教授担任主讲人,建筑系王波副教授担任主持人,建筑系韩洁副教授担任与谈人。
王量量老师从历史和科学的维度揭秘闽南地区传统侨乡聚落之营造智慧,他利用空间句法、视域分析等专业方法进行严谨分析,并从街巷系统、建筑组团、单体建筑三个层次展开论述。随后,韩洁老师进行了关于历史街区调研与书投楼的修缮工作经验的分享。最后,王波老师与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南洋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张长虹对本次读书会进行了评点与总结。华侨华人是沟通中国与世界各国文明的桥梁,闽南侨乡聚落体现了侨乡居民的生活智慧和精神追求,他们在传承本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以包容开放的姿态,不断丰富精神家园,守护文化之根。以下请见读书会详细内容。
主持人:王波副教授
主讲人:王量量副教授
与谈人:韩洁副教授
主讲人分享环节
在读书会上,王量量老师从乡村振兴战略与文化自信谈起。他认为,我国城市快速现代化的进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而在我国广阔的乡村田野中,传统文化受到较好的保护,其物质空间载体——传统聚落所占比重较大。要发扬传统文化、打造文化自信,挖掘乡村中的营造智慧与文化传统是一个很重要的层面。
在教学和科研的范畴中,如何挖掘乡村中的营造智慧与文化传统,量量老师总结了三个步骤:嵌入、记录、理解。
“嵌入”指的是嵌入式教学,量量老师指出,要把我们的教学和科研团队引入乡村,真正参与乡村的教学和建设工作。为此,厦门大学建筑系的师生共同成立了厦大乡建社。从2013年开始,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从教学、实践、科研、国际交流等四个环节入手,进行了“知行合一”的乡村营建的教学改革(2018年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学院积极与地方共建,建立了泉州市侨乡福林村、龙岩市长汀客家村落丁屋岭、世界遗产土楼聚落河坑村等7个校院级教学实践基地。
厦大乡建社印 厦大乡建社部分文创产品
“记录”指的是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将乡村的环境以及环境背后的文化记录保存下来,注重片段和细节。在此,王量量老师提出了乡村数字博物馆的概念并展示了相关研究成果。团队运用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对乡村环境、村民生活方式等历史文化信息进行测绘和记录,并通过VR、手机APP等技术方法展示和传播优秀的乡村文化。这不仅能够保存并推广乡村的优秀文化,还能够为乡村的环境治理提供基础数据,创造知识财富。
闽台传统民居·数字博物馆——闽台传统民居营建智慧数字化解析与传播
“理解”指的是以记录的数据为基础去分析优秀传统聚落与建筑格局形成的原因。王量量老师介绍传统聚落与建筑格局受到自然灾害、宗教、经济、生产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并指出,防御是人类自古以来的一个重要需求,是影响聚落形态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因为现代城市与乡村基本没有防御需求,所以传统聚落与建筑中的防御手段往往难以被现代人理解。
量量老师介绍城市与乡村的防御体系有很大的区别。城市有系统而完备的城防体系,而乡村则完全依靠村民自己的力量去构建防御体系,由此,先民创造了许多充满智慧的防御对策。同时,他展开论述了围龙屋、土楼、碉楼、村围等传统建筑形式中蕴含的空间防御智慧。
王量量老师和师生团队经过大量的走访调研后,发现闽南传统聚落没有明显的防御设施,而当地在民国时期宗族械斗、军阀混战、倭寇海盗侵扰等现象严重,有较强的防御需求。这引起了他们进一步的调研与分析,并促使他们选择福林村作为深入研究的对象。福林村是著名侨乡,有将近两万的海外华侨,是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随后,量量老师以福林村为例,从街巷系统、建筑组团、单体建筑三个层面来介绍闽南传统侨乡聚落空间防御的营造智慧。
街巷系统:
王量量老师指出,错综复杂的街巷就是福林村的第一条防线。他运用空间句法对福林村内部空间的逻辑与秩序进行分析,发现该村街巷较为曲折且相似度高,十分容易迷路。以丁字形相交的窄巷在视线上存在错位,较弱的视域可见性有利于躲藏及迷惑现象。
建筑组团:
第二条防线则是该村的建筑组团布局。通安古街是福林村的主要商业街,由于它的商业性质,通安古街的道路不能够做得曲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兼顾商业活动和防御?王量量老师介绍村民在古街的一些重要的节点设置了逃生门,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即可通过逃生门逃生,随后将门关闭,困住入侵者。
接着,量量老师介绍了下大群厝的空间防御措施,他的团队对下大群厝进行视域分析,模拟出人在空间中最容易找到的地方,最后发现只有主入口非常容易被辨识,次入口则特别隐蔽。入侵者一旦从主入口进入,村民即可从次入口逃生。
单体建筑:
随后,王量量老师以书投楼为例,从“埕-院-楼-门”对应的“防-打-藏-逃”四个方面来介绍闽南传统侨乡聚落的第三条防线——单体建筑的空间防御对策。1946年,菲律宾华侨许书投、许书强修建书投楼作为族人日后的居所,但它在时间的消磨下变得较为破败。本次读书会与谈人韩洁老师主持了书投楼的设计修缮工作,如今它成为了晋江市一个重要的文化场所。
书投楼
在讲座的最后部分,王量量老师对本次读书会的主讲内容进行了总结。
闽南传统村落空间防御性特征与营造智慧:
1.闽南传统村落空间防御性的主要实现途径——空间要素的组合与协同实现防御功能;
2.闽南传统村落空间防御性的地方依赖性——居民在熟悉环境中路径选择的优势;
3.闽南传统村落空间防御性的空间同构性——空间结构与社会秩序的隐匿重叠。
启示:
传统村落价值认知的提升——空间防御性特征与空间设计智慧对传统村落遗产本体价值的拓展。
1.合理把控村落与外界的连接方式、数量及尺度;
2.村内街巷的规划调整不盲目拓宽取直,注重保持组合形态、尺度、界面的丰富层次,传承空间结构中的社会形态;
3.片段性构筑物作为建成遗产真实性与完整性的重要组成,当下对于现存破坏严重构筑物遗迹的抢救复原更具迫切性;
4.对于建筑的修缮改造应避免材料形制不必要变更,加强管道线路的合理规划,并可对部分代表性特征要素的突出保护与刻画。
与谈人分享环节
韩洁老师对西安回坊和上海田子坊两个历史街区的调研访谈经历进行了分享,并以书投楼为例对闽南传统侨乡聚落空间防御智慧进行了补充。韩老师介绍闽南乡民与工匠采用了空间复合的建筑设计手法,做到既不影响日常实用,还给居住空间赋予了防御属性;同时,他们运用低成本、朴素而耐久的建筑材料,结合装饰效果的实用性达到最优的效果,这是充满智慧的营造方式。
最后,韩老师介绍在福建省的传统聚落的研究中,厦门大学建筑系戴志坚教授(中国民居大师)和曹春平教授做了非常深入的探索,两位学者也指出,传统民居中还有很多智慧没有被我们充分挖掘出来,她鼓励同学们对其进行积极探索,领悟传统聚落中的营造智慧。
互动环节
在互动环节,与会师生展开了近一个半小时的热烈讨论,问题涉及永春五里街的修缮与更新、土楼的空间设计、古厝社会生产的变迁、空间句法的运用、新加坡水资源治理等内容,王量量老师与韩洁老师一一耐心解答,并指出闽南传统侨乡建筑的历史局限性和修缮思路。
建筑是侨乡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和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南洋研究院的师生有很多共同的话题。沈惠芬副教授和王付兵副教授指出,在课程中多次带学生去侨乡考察,也对侨乡的建筑产生浓厚的兴趣,而闽南侨乡的传统建筑正在遭受破坏,亟待保护。博士生与硕士生同学对建筑营造、工艺、材料等感兴趣的话题也积极开展互动与交流。
师生们热切期盼未来两院之间在教学和科研上能有更多合作,优势互补。最后,两院老师互相赠送精美礼物并表示感谢。读书会结束后,大家仍意犹未尽。
部分师生合影
读书会部分推荐书目
王量量老师赠送著作 王量量、韩洁老师译著
《闽南传统建筑》,曹春平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索书号:TU-092.2/111.12 馆藏地:本部(研究资料部)—保存本库/建筑土木工程资料室
《乡土聚落研究与探索》,罗德胤编著,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9年版
索书号:K928.5/116 馆藏地:本部—基本书库-新书区
索书号:TU-092.2/028/(6) 馆藏地:本部—建筑土木工程资料室
《福建古建筑》,戴志坚、陈琦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年版
索书号:K928.71/062.2/(4) 馆藏地:本部—建筑土木工程资料室
《闽海民系民居建筑与文化研究》, 戴志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索书号:TU241.5/214.1 馆藏地:本部—艺术与建筑图书专区
《闽南近代建筑》,陈志宏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
索书号:TU-092.957/017 馆藏地:本部—建筑土木工程资料室
《亚洲绿色城市:正在崛起的绿色力量》,[澳]彼得·纽曼、安妮·马坦著,王量量、韩洁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年版
索书号:TU984.3/046 馆藏地:本部—艺术与建筑图书专区/建筑土木工程资料室
注:建筑土木工程资料室所藏图书资料目前仅供本院师生外借,其余校内人员可在馆内查阅。
文:张维有
图:张子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