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365官网登录中文
学术动态
您所在位置: bat365官网登录入口 >> 学术科研 >> 学术动态 >> 正文
讲座回顾|南洋问题与全球视野系列讲座第十八讲——新加坡潮人社群与侨乡联系的延续与演变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23日 点击数:

2022年4月21日下午,“南洋问题与全球视野系列讲座”第十八讲在南安楼举办。本次讲座主题为“新加坡潮人社群与侨乡联系的延续与演变”,主讲人张慧梅研究员为南洋理工大学华裔馆及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研究员、华裔馆助理馆长(研究)、《华人研究国际学报》执行编辑。本次讲座由沈燕清教授主持,沈惠芬副教授担任与谈人。

主讲人张慧梅研究员

首先,主持人沈燕清教授对讲座者张慧梅研究员进行了简要介绍,欢迎她能拔冗为我们做这一期的讲座。

其次,在讲座环节,张慧梅研究员分几部分与广大师生分享了她的研究成果。第一,是国内外华侨华人研究相关学术成果的展示,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分析新加坡潮人社群的历史变迁。第二,对于新加坡潮人社群与侨乡的联系,慧梅研究员介绍说,海外华人始终心系家园。二战前,海外华人与侨乡主要以侨批为媒介建立联系。一封封家书、一件件汇款从遥远的彼岸抵达家乡,他们通过这种具体的方式来参与家乡的事务,而这背后承载着彼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内涵。新加坡独立后,“从他乡到故乡”海外华人的在地化过程在加剧。新加坡的潮人社群也逐渐融入当地,注意力开始转向本地事务,但与此同时也保持着对潮汕家乡的关注,新兴的侨乡联系逐渐开始萌芽并发展。这一时期主要的华人会馆如潮州八邑会馆、南华潮剧社在建立同侨乡的联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张慧梅研究员还以著名画家范昌乾作为个案分析,透过华人画家与侨乡的艺术互动进一步展示华人与侨乡的密切联系。大陆改革开放后,“全球化下侨乡联系的延续与再发展”一节展示了新移民大量涌现而产生的华人与侨乡联系延续与发展的新面貌。此时出现了更为丰富多样的潮人社团,如新加坡潮籍博士联合会。通过对比新型潮人社团与传统潮人社团的特性和功能,尤其在新冠疫情影响下潮人与侨乡的互动关系,可以看到新时期潮人与侨乡联系呈现出更多层面的连结。在讲座的最后,张慧梅研究员引用滨下武志教授“维持、改变与新开是我们理解华人社会网络的重要内容”这一论断,指出要以多维多向的视角去审视他们移居之后在空间、信息观念上重塑的家园图景,理解他们与家乡建立起新的沟通模式,认识到华人华侨与侨乡的联系既有普遍性,又存在特殊性。

主持人沈燕清教授


与谈人沈惠芬副教授

张慧梅研究员细致入微的分享激发了在座各位师生热烈的讨论。沈燕清教授对张慧梅研究员的讲座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强调了侨批、侨刊及侨讯在华人华侨研究中的重要性。与谈人沈惠芬副教授认为在全球政治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海外华侨华人也相应从“在地化”到与家乡保持多元联系,并进一步指出,任何时代下,总有一种“根”的文化力量在吸引和召唤海外华人与侨乡建立联系。而张慧梅研究员所提到的“新加坡潮博会”这一新兴潮人社团在新时代沟通华侨与侨乡及华侨自身的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希望未来能看到对此方面继续探讨和对新型潮人社团的研究。

现场互动同学

在提问互动环节,线上线下参与的师生积极提问,提出华人与侨乡联系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潮人社群在新时代下内部有何变化,将统计学的定量研究引入华人华侨社会研究是否可行,将如何获取国外华侨华人研究的最新资讯等问题,张慧梅研究员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回答和进一步的分析,指出华人华侨与侨乡的联系是多因素共同作用而成,诸如政治、华人移民自身关系、新移民群体的构成等因素。潮人社群内部最初不止八邑,是丰富多元的,在逐步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相对团结、统一的社团和文化。引入统计学定量研究需根据研究课题而定,不可一概而论,像华人社团文化、华人与侨乡联系等课题并不太适合运用定量研究。张慧梅研究员还为参会师生介绍了其他方便高效的获取境外华侨华人最新研究成果的途径。

最后,本次讲座在热烈的分享与讨论中落下帷幕。

图 | 宣传部 班紫云

文 | 学术部 张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