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节气前夜,鹭岛渐凉,师生研学的热情不褪。在国际关系领域,许多学者总结、提出、革新各类理论范式,在学术道路上孜孜不倦地潜心研究。探寻历史、以史为鉴,同样是国际关系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理论与历史如何融合更是难度不小且值得重视的重要议题。2020年12月6日晚,第廿五期国关系列读书会暨第廿二场南洋真人馆沙龙在厦门大学南安楼101报告厅举行,主讲人是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南洋研究院讲座教授周桂银,他为大家带来基于自身治学经历对于国际关系理论与历史融合的见解。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南洋研究院助理教授王昭晖担任此次读书会的主持人。
主持人:王昭晖助理教授
周桂银教授首先与大家探讨的是国际关系历史与理论的教与学。回忆起自身受教育经历,周老师所提皆是对其知识体系形成有着重要影响的经典书籍。他与师生分享曾修读的课程、参与过的项目、曾给予指导的老师对其影响与意义。周老师怀揣文学梦,在学术方面“阅历”丰富,其研究重心也随着环境改变而有所变化,如2001年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期间,他利用空余时间阅读了大量英国学派书籍,这是周老师对英国学派产生兴趣的关键时期,由此开始专注对于英国学派、战争与国际伦理的研究。此后,周老师的治学兴趣还包括大战略史、国际关系思想史、战略思想史等,他还分享了其近期研究动态。
主讲人:周桂银教授
接着,针对“国际关系理论与历史的融合”这一主题,周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几点心得体会。首先就理论与历史的关系作出解释,理论入于历史,理论不是创造历史,而是解释、重构、新叙事,是归纳、提炼与升华,主观性不可避免。
“碎片需要打通,不要一味地研究案例,须讲究方法,注重视角的创新,形成自己的理论和范式。”
周老师也提到了国际关系史研究的任务,案例研究和整体研究都不可忽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国际关系史研究的基本任务是追求真相(事实),终极任务是在真相基础上形成理论或创新理论。创新路上有困难和陷阱,须具严谨性和敬畏态度。
随后,以冷战研究为例,周老师分析了案例研究的理论贡献。他还谈及整体研究的案例,分析整体研究如何与理论创新相结合。最后,周老师举出一些理论与历史融合极佳的范例,如司马迁《史记》、传统外交史学派、英国学派、大战略史学派等。
“To be one of the best.”
在讲座的最后,周老师与在场的师生分享了一些教与学的题外话,他讲到四个方面:一是要有学术兴趣、学术自觉与学术追求;二是要有学科意识与团队意识;三是注重多学科及跨学科的视野与方法;四是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其中,他特别强调人格和学术伦理,以及一定的文学修养和艺术爱好,从文学艺术出发进行历史的、哲学的思考,并鼓励大家加强学术交流,积极发表,以跻身于学术研究的“杰出之列”为终极目标。周老师真诚无私地分享其丰富的治学经验和宝贵的人生体悟,激情洋溢,富有启发,感人至深。
本次活动的特别之处亦在于邀请了两位与谈人与周桂银教授和各位师生进行学术上、思想上的交流。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南洋研究院副教授赵海立、助理教授包广将分别提出关于国际合法性(包括帝国、霸权)问题、理论随时代变迁的思考、合法性之外的合理性问题、非文字记述的事实问题,与师生一同深入探讨。王昭晖老师则补充说明欧美左派学者如葛兰西、考克斯与安德森对于霸权合法性的观点,进一步开拓思维。
与谈人:赵海立副教授(中)、包广将助理教授(右)
整个报告厅的气氛随着老师们的畅所欲言、观点碰撞而更加热烈。在互动环节,我院副教授高艳杰由衷感谢周桂银老师关怀、指点后辈的教学科研乃至生活,指出史料的局限性以及理论研究可以帮助解读和认识历史,突破单纯依靠史料无法论证的问题,学者要有学科使命感。李峰博士则提出一战前后均势情况更容易出现在全球层面还是地区层面的疑惑。对此,周老师从均势的不同种类、均势发生的不同地区,作了简短但深刻的解答。
高艳杰副教授交流
李峰博士提问
本次读书会如火如荼地持续了三个小时,在座师生仍意犹未尽。最后王昭晖老师作了精彩评述,再次感谢周老师真诚且富有激情的学术分享,给在座的老师和后辈学子留下了太多的启示,树立了榜样。张长虹副研究馆员代表主办机构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图书馆分别向周桂银、赵海立、包广将、王昭晖四位老师赠送礼品,致以谢意。
经历了2020年的磨难,爱智者追问,鉴往知来,德观天下。山海间,慧风扬起心帆,为将要到来的新的一年,献上温暖诚挚的祝福,愿以扎实进取,携手开启和平美好的新航程。
大合影
图文/童佳娜
排版/陈少媛